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在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中作用的意见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在建设知识型、 技术型、 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中作用的意见
总工发〔2016〕34号
(2016年12月9日)
技术工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职工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充分发挥工会在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中的作用,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要求
(一)指导原则。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着力点,以构建终身学习长效机制为基础,坚持推动企业发展与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相结合,普遍提高职工技能素质与培养高技能创新领军人才相结合,继承传统有效载体与创新方式方法相结合,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努力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二)主要目标。
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技术工人队伍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大量涌现,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工人综合素质进一步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活动,技术工人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技能培训和技能比赛方法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升,职工参与面进一步扩大。每年培训技术工人800万人次,为300万名农民工提供就业和创业培训。每年参加企业及以上各级技能比赛的职工2300万人以上,通过技能比赛晋升技术等级的职工达100万以上。
———深入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工人创新能力较大提升。每年完成技术革新80万项,发明创造20万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20万项,实现量上有发展,质上有提升,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普遍开展, 5年内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总数达到300家,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总数超过10万家。
———进一步强化资金支持和专业服务,技能提升和技术创新扶持制度逐步完善。全国职工技术创新补助资金的示范效应有效发挥,推动建立各级职工创新补助资金。探索不同形式的扶持办法,鼓励技术工人提升技能等级。建立专业技术支持团队,为技术工人提升技能和开展创新提供专业支撑。
二、具体措施
(一)广泛开展培训和学习活动,普遍提升职工职业素养和技能素质。
1.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把培育工匠精神作为职工素质提升活动的重要内容,注重培育执著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增强职工对职业理念、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推动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在职工中广泛传播,使工匠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2.充分运用多种培训学习载体。各级工会要根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和职工提升技能素质需要,配合企业行政开展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帮助职工学
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广泛开展新型师带徒活动,总结推广绝招绝技和先进操作法,做好技能传承工作。加强企业班组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小组作用,立足班组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把班组建设成技术工人提高技能素质、实现岗位成才的阵地。
3.构建职工技能培训立体网络。整合工会职工教育和技能培训资源,建立职工技能培训示范点,推动工会系统职工院校由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并重转变,由小规模松散式培训向正规化、系统化、规模化、联盟化职业技能培训转变,由依据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定位培训科目向校企结合、产教链接、工学融合方向转变。加强职工技能实训基地、就业培训基地、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和工人文化宫的培训能力建设,利用信息通讯和网络技术手段,构建工会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网络平台,为技术工人提供全面、便捷、实用的培训服务。
4.创新技能培训方式方法。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顺应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加强对技术工人需求的摸底调查,坚持把符合科技进步方向、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符合职工学习意愿的内容作为培训重点,增强技能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善于借用社会培训资源,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强化实操训练,完善现场培训、菜单式培训、上门施训、交流研讨等做法,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快培养掌握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能力强的技术工人。
5.注重提升农民工技能素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培训资源,充分运用职工技能实训基地、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就业培训基地,主动承接任务,认真谋划落实,推动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广泛组织动员农民工参加岗位练兵和各个层级的技能比赛活动,提高农民工技能素质。
(二)深化职业技能比赛,不断拓展职工技能提升平台。
6.扩大技能比赛覆盖面。定期开展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两个积极性,地方工会要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人才发展战略的需要,开展各级各类职工技能比赛;产业工会要联合有关产(行)业协会或相关政府部门,围绕本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开展行业技能比赛活动。把产业技能比赛与地方技能比赛结合起来,形成地方和产业全面覆盖、相互交融的技能比赛格局。
7.提高职工技能比赛质量。把主导技术、前沿技术、急用技术作为技能比赛的重点,实现比赛工种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延伸,从传统工种向新兴工种和科技含量高的工种拓展。加强对职工职业技能比赛的管理和指导,总结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比赛工作经验,借鉴国际经验,规范管理比赛全过程、各环节,精心设计比赛形式和内容,严格执行比赛标准和纪律,严密管控比赛流程和秩序,确保比赛程序公开、标准公平、结果公正,提高比赛质量,提升比赛实效。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参与,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比赛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8.增强职业技能比赛效应。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抓好赛前培训,激发职工参赛热情,带动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普遍开展。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网上练兵”、“网上自学”、“岗位对标竞赛”等做法,推动企业把技能比赛办在生产线上、办在岗位上、办在工地上。做好赛后的技术等级晋升,推动形成培训练兵、技能比赛、技术等级晋升一体化机制,把职业技能比赛打造成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开展技能交流和推广工作,传播先进操作法,推动更多职工提高技能素质。
(三)全面推动职工创新能力建设,培养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
9.深化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围绕行业和企业发展战略,针对现场工艺技术关键难题、产业核心技术瓶颈和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组织动员职工开展技术协作和技术攻关,着力提高技术工人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创新创业活力,引导广大职工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争做创造性劳动的典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夯实群众基础。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现代创新知识培训,普及创新方法、培育创新思维,开展工人发明家沙龙、职工创新论坛、职工科技节等活动,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10.积极开展职工创新成果展示、推广活动。命名先进操作法,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优秀发明选拔赛、岗位绝技绝活展示、职工技能群英会、职工创新成果发布会等活动,积极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推荐职工的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为职工搭建创新成果评选、展示、推广平台。
11.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按照提高质量、突出实效、发挥作用、扩大影响的要求,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规范创建工作。每3年命名一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并加强评估管理和总结交流,发挥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引领作用,提高创建工作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技术攻关、技能培训、协同创新等功能,吸引更多职工参与创新活动,培养创新型技术工人。
12.完善职工技能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体系。发挥职工技术协会等职工科技社团作用,建设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手和能工巧匠组成的专家队伍,为职工提供技术咨询、创新指导、专利申请等专业服务。充分发挥创新攻关领军人才作用,指导支持职工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活动,培养造就更多工人发明家。建立职工技能人才库和技术创新成果库,为职工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协作、技术攻关构建信息化平台。
(四)推动优化技术工人成长社会环境,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13.充分反映技术工人诉求。在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时,积极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把提高技术工人工资收入作为健全完善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促进技能劳动价值在收入分配中得到充分体现,推动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动健全关于职工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和激励职工创新创造、提高技能素质。
14.拓展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推动企业普遍建立技术工人培养、考核、使用、激励机制。总结推广企业建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不同序列晋升通道的做法,拓展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空间,更好地激发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企业实行首席工人、首席技师等制度,使高技能人才获得相应报酬,体现应有价值。在技术工人中普及有关职业培训、技术等级提升、技能鉴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意识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15.加强对技术工人培养工作的监督。认真落实财政部等十一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监督企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按规定比例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监督企业将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情况列为厂务公开的内容,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职工代表的质询和全体职工的监督。把对技术工人的培养经费和培训内容等纳入企业集体协商内容。配合各级人大、政协开展专项检查,督促企业落实相关政策和规定。
16.推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动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合理开发利用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探索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社会评价机制,改进方式,简化程序,减少技能等级鉴定的制约因素。各级职工技协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承接技能鉴定工作,为技术工人参加技能鉴定提供便利。总结推广非公企业对暂未纳入国家技能鉴定的工种开展内部技能等级鉴定并设定相应等级待遇的做法。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工会要把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摆上战略高度,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各全国产业工会和全总机关各部门、职工技协要整合力量,加强顶层设计,把职工技能素质提升作为评价工作的重要指标,合力推动实施。各地方和产业工会要把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作为与政府、行业协会召开联席会议的重要议题,积极提出工会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和推动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争取政府的经费支持,与政府部门联合出台文件,共同开展工作,形成在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下,全会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局面。
(二)形成工作机制。
加强对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的研究,把工会开展的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到国家和地方发展大局中把握和考虑,建立调查研究、规划制定、措施落实、统计监测、监督考核、表彰激励、经费投入等机制,逐步形成完善的工作制度。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要加强协作,从各自职责和优势出发,形成推动工作落实的合力。
(三)强化示范引领。
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国家关于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及时推广工会推动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大优秀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力度,在工会开展的推荐表彰活动中,应明确高技能创新人才占一定比例。大力宣传“首席技师”、“金牌工人”、“能工巧匠”和技能比赛中涌现出的技术能手等,弘扬工匠精神,激励技术工人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成长为工匠型人才。扩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展示、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职工先进操作法命名等工作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四)开展对外交流。
着眼于提升技术工人队伍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国外工会和国际工会组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其在提高工人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有益经验,提高工会干部开展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地区和国际间职工技能和技术创新学习、交流和比赛活动。
(五)加大经费保障。
全总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性资金支持,用于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对职工创新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大力扶持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项目和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充分发挥资金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各级工会要根据自身实际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奖励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对职工参加技术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可给予资金补贴,鼓励技术工人提高技能素质。
(此件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各全国产业工会,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会联合会、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全总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 2016年12月12日印发